預展時間 中國書畫 8月6日至7日 上午9:00至晚6:00 拍賣時間 中國書畫(一) 8月8日(星期一)上午10:00 中國書畫(二) 8月8日(星期一)下午2:00 地點 北京昆侖飯店 北京市朝陽區新源南路2號 早年溥心畬 溥心畬早年的學畫經歷,在他的自傳和老輩畫家的記載中不甚明朗,偶爾現身市場的溥心畬臨古手卷,很受藏家追捧,原因有三:首先,這類作品非常稀缺,對完善溥心畬收藏體系非常重要;其次,溥心畬的手卷愈小愈可愛,集雅致與賞玩于一體;第三,臨古畫作是了解他學畫歷程的最佳范例,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,鑒于以上幾點,這類作品的市場表現非常亮眼。 北京誠軒2021秋拍拍品溥心畬《少陵詩意圖卷》,1934年作,臨宋人無款山水,畫心長129cm,成交價322萬元 北京誠軒2013春拍拍品溥心畬《秋山無盡圖卷》,1929年作,臨黃公望,畫心長108cm,成交價195萬元 如果一卷臨四張古畫,畫心長四米五,又會如何呢? 113 溥心畬(1896-1963) 臨明四家畫卷 手卷 設色紙本 (一)(文略)宿田先生過訪,因寫此卷以贈其歸。庚戌秋日,沈周。鈐?。轰呷逯?、汲古得修綆、木石之樸 (二)1.乙卯春日,徵明。2.(自作詩四首,文略)嘉靖乙卯春二月廿日書,徵明時年八十有六。鈐?。轰呷逯?、舊王孫 (三)(文略)銅海黃道周寫。鈐?。轰呷逯?/span> (四)1.甲寅冬,玄宰畫。(文略)其昌甲子正月晦重題于滸墅舟中。鈐?。轰呷逯?、心畬書畫、遠性風疏 (五)此仆舊臨明四家畫卷也。時以娛親之暇,遣興為此,今棲跡巖阿,天地異色,風木興悲,展對昔作,真如隔世。溥儒題記。鈐?。轰呷逯?、心畬 9×437.5 cm. 約3.6平尺(畫心) 本件溥心畬的早年臨古力作《臨明四家畫卷》即將亮相8月8日北京誠軒中國書畫專場拍賣,也是它首度現身拍場,本卷的直觀感受,第一是袖珍,畫心高不足十公分,可以拿在手里把玩;第二是長,畫心長接近四米五,要卷上好一會兒才能看完;第三是少見,一口氣臨寫沈周、文徵明、黃道周和董其昌四位明代大家,如此體量,在溥心畬的臨古作品中是非常少見的。 請順時針旋轉屏幕欣賞 拍品實景 拍品由四段組成,依次是臨沈周《滄洲圖卷》、文徵明《煎茶圖并行書詩卷》、黃道周《松石圖卷》和董其昌《北干山圖卷》,其中黃道周的原本最為明確,該卷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,其它三卷則神龍未見,正好從溥心畬臨本中一窺其貌。 黃道周(1585-1646) 黃道周《松石圖卷》(上)與拍品溥心畬臨本,位置完全對應 黃道周原作共有五段小楷題記,共計二百多字,溥心畬依原樣謄寫,極見功力。相對于黃道周的原本的瘦硬險峭,溥心畬落筆更加爽朗俊逸、滋潤多變。 黃道周原作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值得注意的是,黃、溥二人都經歷易代,砥礪氣節,寓興松石,個中因緣,感慨自深?!端墒瘓D卷》對溥心畬的影響也一直持續到他的晚年,他以畫松聞名,傳世作品中有一類松樹手卷,類似本件拍品者,狀寫異松數株,并題跋詩文典故穿插其間,這類作品頗受追捧,實則脫胎于黃道周,拍品其實就是這類松樹卷的母本,這是很有價值的發現,意義不同尋常。 溥心畬《龍蟠蛟舉卷》,蘇富比香港,2014年10月7日,編號1510,成交價148萬港幣,這類松樹長卷即是脫胎于《臨明四家畫卷》。 沈周(1427-1509) 畫沈周的一段,是臨仿沈周1490年繪贈“宿田先生”的《滄洲圖卷》,溥心畬臨本中所用披麻皴、點苔等技法,以及樹石、屋舍、點景人物等樣貌,與今藏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沈周《山水卷》等作品非常接近,筆墨兼具秀潤與力度,頗具石田韻致。 沈周《山水卷》與溥心畬臨沈周《滄洲圖卷》局部 溥心畬臨《滄洲圖卷》沈周題款 文徵明(1470-1559) 畫文徵明的一段系仿《煎茶圖并行書詩卷》而成,原本是文氏的書畫合璧,溥心畬這段山石重染而少皴,是有意地模仿文徵明青綠技法,與《滸溪草堂圖卷》等文徵明青綠山水畫卷如出一轍。 文徵明《滸溪草堂圖卷》與溥心畬臨文徵明《煎茶圖并行書詩卷》局部 溥心畬臨文徵明行書詩局部,不失自家風貌 董其昌(1555-1636) 臨仿董其昌的一段,源自董其昌1614年創作的《北干山圖卷》,北干山位于今上海市郊,四家當中,董其昌追求“遺貌取神”,他著力于筆墨技巧的全面展示,并不拘泥于位置經營,溥心畬這一段也最為開張,枯濕濃淡,變化豐富,一任自然,極見風神。 董其昌《山陰丘壑圖》與溥心畬臨《北干山圖卷》局部 溥心畬抄錄的1614年、1624年董其昌雙款 四段畫畢、鈐印后,被溥心畬留置篋中、自珍自賞,若干年后畫家展卷重觀,感慨萬千,又在卷末題字,這段書法依內容和風格,判斷為1940年代抗戰時期隱居萬壽山時所書寫,原卷的創作時間,則可判斷在早年隱居西山戒臺寺期間,這也和溥心畬其它早年臨古作品的創作時代相合。 溥心畬抗戰期間隱居萬壽山時重題本卷:此仆舊臨明四家畫卷也。時以娛親之暇,遣興為此,今棲跡巖阿,天地異色,風木興悲,展對昔作,真如隔世。溥儒題記。